首页 > 九游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
九游会·(j9) - 中国官方网站 |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|【亲子课堂】中国式家教的通病,从小惯,长大管

发布时间:2025-02-22 10:32:35    次浏览

【高尔夫亲子网导读】信息时代,电子产品铺天盖地而来,孩子们身处其中,作为家长该如何应对?我一向主张家长给孩子留下充分的成长空间,尊重孩子的心理需要,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原则地放任娇惯。有的家长跟我说:“我并非一定要让孩子达到我的什么期望。但孩子养成了难以容忍的坏毛病,比如沉溺于网络、手机中不能自拔。不强制不行!”硅谷高科技人士:不允许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孩子陷于网络、手机而不能自拔的,是我的学生中最普遍的现象。这些东西对有些孩子来说,如同毒瘾一样戒不了,最终严重影响到学业,乃至高中毕业呆在家里无所事事。甚至有些学霸型的孩子,也会熬夜玩儿网络游戏。我知道,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。但是,至少就我接触的圈子的情况看,中国的情况似乎比美国严重得多。我曾经在一系列文章中介绍过,美国的家长,特别是教育背景好的家长,在网络、手机等方面对孩子控制得很严。硅谷那些创造了这些玩意儿的高科技人士,往往更严。比如,硅谷的高工、高管喜欢把孩子送到当地的华德福学校,那里在一定的年级以前甚至连频幕都禁止。这些高科技人士,往往不让孩子在13岁以前接触网络、手机等等。过了这个年纪,每天的上网时间也控制得很严,而且上网一定要在全家的起居室,不得在自己的卧室里,等等。我们的女儿,也是从小不接触移动通讯等玩意儿,乃至乔布斯死了的时候还不知道乔布斯是谁。我把这事晒在微博上,引起很多人的抨击,说我把孩子管出毛病。孩子有很多事情做所以不迷恋电子产品我告诉大家:女儿一天到晚有许多自己的事情做,从来没有用过乔布斯制造的产品,为什么一定要知道乔布斯呢?这下子更捅了马蜂窝:怎么会?没有iPad,iPhone?这不是变态吗?其实,我们对孩子一直“放任自流”,从不干涉她的行为。她有计算机,可以在自己的卧室上网,我们进屋从来敲门获准。显然,她在网上可以为所欲为。为什么我们这么放心?也许,她确实看了些“不该看”的东西。但从她的行为中就可以观察出来:她对网络没有那种病态的瘾,不可能沉溺于某种有害的影响中。另外,她是学校同龄孩子中最后一个拥有智能手机的。14岁那年向我们提出要台智能手机,原因是运动队训练、俱乐部活动等等,大家都在手机里打短信。她没有,误了好几次。最后决定给她买,她自己上网挑了个刚过时、仅能满足基本功能的型号。可以看出来,14岁前没有,她除了感到点不便外,没有什么同伴压力,一直不提买手机的要求。等决定买了,心里想的是怎么给父母省几个钱,放弃自己不需要的功能。上瘾的孩子当然不会这样。我们当然由她去了。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,孩子小的时候最依赖父母,也最容易接受父母的影响。“管孩子”在这个时期最有效。当然,这种管,不是消极的,如不能这样、不能那样等等;而是积极的,即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,占据孩子的注意力。女儿小时候,对频幕等等基本没有兴趣,因为粘妈妈还粘不过来,妈妈又舍得所有的时间。等孩子进入青春期,自我迅速形成,独立的欲求强烈,正好是父母逐渐退出、让孩子“自作主张”的阶段。这也是为孩子远走高飞的必要准备。孩子小时候的习惯越好,此时父母撒手就越放心。警惕“从小惯、长大管”的家庭教育大毛病许多中国的父母,则恰恰相反:孩子小时候依赖父母,自己没有时间,索性让孩子看电视、上网、玩手机,只要不来麻烦自己就行。等孩子进入青春期、该独立的时候,父母一看大事不好,反而开始管了。孩子年纪越来越大,但获得的自由不是越来越多,而是越来越少。这种反人性、反成长的作法,自然会激起反叛。更糟糕的是,这些家长为了改变孩子的坏毛病,往往操之过急、矫枉过正。我对许多家长说:孩子迷恋网络、手机,一是从小养成的坏毛病不可能一下子就改掉,一是他们的生活也太单调:整体关在学校刷题,回家被父母看着做作业,心理的厌倦和疲乏已经到了极限,自然要从这些东西里面寻求解脱。我建议家长更多地从积极的角度想办法,比如送孩子去学游泳等等,引导他们发展些课外的兴趣爱好,有个调剂,同时也培训性格、拓宽自己的社会视野和网络。当生活不再那么单调以后,从网络游戏中脱身也就容易了许多。从小惯,长大管,这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大毛病,目前还远未引起应有的重视。现在是该警觉的时候了。(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帐号“北京携同科技”,如果本文有涉及到相关版权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。)订阅微信公众帐号“绿缘星空高尔夫亲子”,可查看更多热门文章分享:查看第“1062”篇分享:《尹建莉:妈妈的“强势”是弥散家中的甲醛》查看第“1061”篇分享:《周杰伦与母亲叶惠美:无与伦比的爱》查看第“1060”篇分享:《从中国学渣到美国学霸--一位母亲的倾诉》查看第“1059”篇分享:《北京11学校校长:为什么阅读比语文课管用》查看第“1058”篇分享:《中国的父母最自私?从奥巴马的妈妈说起》查看第“1057”篇分享:《华裔教授批美国教育 理由让中美两国均意外》查看第“1056”篇分享:《我陪小孩小学一年级学习过程的体会》查看第“1055”篇分享:《一年级给中国教育模式带来启迪和思考》查看第“1054”篇分享:《孩子上“兴趣班”应遵守三原则》查看第“1053”篇分享:《教孩子有教养 有气质 有风度》查看第“1052”篇分享:《男孩归爸爸,女孩归妈妈》查看第“1051”篇分享:《家长与老师有效沟通的五个要领》